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成功应用)

互联网 作者:

 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运用(古诗文在作文中的成功应用)

1.古诗文在作文中的成功应用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

2.如何在作文中运用古诗词作文指导课件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 [推荐原因] 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作文中巧用诗词添文采,提高了作文分数,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举. 高考作文妙借古诗文“出彩”四法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将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

3.如何灵活运用古诗词写作文

啊,其实我惯用的是把诗词分成几个词联用,如温庭筠【瑶瑟怨】“碧天如水夜云轻”一句。

就可以写成:

“碧天如水,长空澄碧,是梦是幻,夜月飘忽不定的进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

简单来说,就是扩句、扩句。

不过要是你想要引用的话,就可以在排比和反复的基础上改一改句式。

如:

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琵琶声?(出自琵琶行

还是“道一声好去”的无奈之声?(出自一首元曲,记不清楚)

抑或,是“萧萧班马鸣”的广袤?(出自李白 送友人)

又是“不用清歌也泪垂”的无声?(出自什么记不得了,反正是宋词。)

还可以加以更多的变化,但是这样必须是相近的事物,有点难想呃。

我是初一学生的水平,如果你是高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话,那应该了解的更多,只要自行带入就可以了(*^__^*)

另,

文章要古意的话,只要尽量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古风就可以,不一定非要引用啊。

咱追求的较高境界,就像E大的【盛唐夜唱】,没有一句是完全引用的,但句句都引经据典,都是有典故的!如果可以用到这个地步,你就强大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4.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古诗

一、长流水,不断线充分利用课堂这种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不同课文,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把众多的古诗词名句介绍给学生,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名句的审美价值。

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这些名诗佳句,犹如一串串晶莹璀璨的珍珠熠熠发光,读之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每读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艺术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习,让学生反复吟诵,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只有读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体味佳句的妙处。

众所皆知,诗歌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通过诵读诗歌,有助于领悟、欣赏它的优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接受艺术的薰染。难怪人们常说“佳句不厌百回读”。

使学生会背诵,会解释,这是为运用打下基础,为把佳句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创造条件。结合诗词单元教学,重点讲析诗词中的佳句,多方面诱发学生在领会原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怎样运用在写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作者未来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扬眉吐气、激昂青云的。

这种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来说更为突出。引导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运用联系学生和当今社会实际,为了美好的未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表明自己的决心,同样可以“长风破浪会友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学习修辞格的运用时,也尽量列举古诗词中的名句,例如: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来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愁”。委实耐人寻味,一江春水向东流显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长,深不可测,长无止处,而人的愁绪绵绵,欲理难清,想断无能的一面,于是乎两个特征相贴,恰好构成了这样的比喻。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说明艺术夸张。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来展示对偶的作用。

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对比的好处,等等。总之,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应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机会,如课前5分钟,活动课等,分析鉴赏佳句,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二、联实际,巧运用示例比较,让学生了解运用古诗词名句的好处。熟语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所货比货。”

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议论文中有何好处,用与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学中常用示例比较:例一,教师法的诞生很不容易,经过几年的修改、讨论、再修改,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

它在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例二,教师法历时几年,千呼万唤始出来。

它对教师待遇、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显而易见,例一语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简洁。

例二由于运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仅增加文采,而且语意蕴含丰富,教师法诞生的艰难过程,都凝聚在千呼万唤始出来之中,颇有可读性,值得品赏,显得雅致。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古诗词名句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种格式,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多变,或放在标题,或入在开首,或放在中间,或放在结尾,都是允许的。在教学中,我经常以口头形式表述这几种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二00五年江苏一考生的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为小标题,显得构思新颖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 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文章中间引用古诗,营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拔动读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这些词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写我之性灵,增添文章的神韵。如: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着黄昏才可欣赏到朦胧之美。 ‚合掌白莲花未开,隔岸杨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须隔着婵娟才越婉约。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2008湖南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文章撷取六句古诗,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画面,有隐约之美,有朦胧之美,还有婉约之美,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在文章收尾处。

5.经典古诗词(写作文能用上的)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

6.利用古诗写一篇作文

童 黄昏时分。

那皎洁的月光宛如一层薄纱。此时此刻,头戴草帽,草帽儿也依然带着,久久凝望那灯火通明的窗口上……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弯明月。

而我则站在树丛中,手心儿里紧握着那只竹笛,舞动着…… 听——是谁吹出了那样欢快柔美的悠扬笛声,俩只小脚丫在牛背两侧摇来摆去。又是一路小跑,原来奏笛者是一位骑在健壮黄牛身上的晚归牧童,竟连蓑衣都不脱。

我不声不响的跟了上去,找了一块平坦的地方,打一个哈欠,他仍旧披着那件绿蓑衣;在轮月那淡淡微光的映衬下。野草轻柔地舞动着——在月夜的茫茫碧草之中,轻轻盖在宁静的田野上,嘴里还叼着一根纤细的茅草,只见他又来到了那片田野上;稍有些羞涩,又夹带着一丝欢乐,我也累了,伸一个懒腰,伴随清风在原野上回荡,那位小童又迈着轻快的步子出来了,他身披蓑衣,时续——时断,欢快的回到了小溪边上的一座茅草屋中。

走进一看,在林间穿梭,有如一位出色的魔术师似的,就卧躺下来休息了,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走进了梦乡…… 公鸡开始歌唱,轻轻摇身一变,头戴那顶小草帽,太阳轻轻地投进大山的怀抱。

古诗词在作文中的作运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