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朗读及解析(古诗词朗诵大全组)
1.古诗词朗诵大全组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词·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词·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入紫微。
【虫带】【虫东】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 挥一作飞 )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其四凤飞九千仞。
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
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
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
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
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
举首望仙真。 ( 首一作手 )羽驾灭去影。
飚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
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
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
此花非我春。唯应清都境。
长与韩众亲。其五太白何苍苍。
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
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
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
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
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
( 启玉齿一作忽自哂 )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
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
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
永与世人别。其六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 固其然一作其固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
【虫几】【歇欠换鸟】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其七五鹤西北来。
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
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
( 一作举首远望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
寿与天齐倾。( 此诗另有一作客有鹤上仙。
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
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
双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
倏忽无留形。遗我金光草。
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
对博坐蓬瀛。)其八咸阳二三月。
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
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
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
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
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
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
但为此辈嗤。22|评论(15)求助知友69911301 |三级采纳率20%擅长领域:暂未定制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8条2010-12-25 16:44月舞凌| 四级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古诗朗诵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
授校书郎,调蓝田蔚。升监察御史。
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观 沧 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传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
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是曹操的首创。乐府旧题中有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源出汉代民谣,一人唱,三人和。
现存的一首古辞是写求仙得道的。曹操则用它来写自己的政治抱负。
全诗共分四章(称四解),第一章观沧海,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的博大襟怀;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记征战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乱、田园荒芜的忧虑;第四章龟虽寿,描写诗人老当益壮、奋斗不息的英雄气概。四章之前有一段“艳”辞,相当于序言。
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乌桓(东胡族的一支),次年乌桓人攻破幽州,俘虏汉民十余万。
为消除边患,进而统一北方,曹操于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师北伐。在八月的决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敌军。
凯旋途中,他跃马挥鞭,登上了秦皇、汉武曾登临的碣石山,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观沧海便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抒发。
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 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描绘大海景物,诗人先从大处落笔,着力渲染大海苍茫、山岛耸立的雄浑气势,展现出海的金景,这完全符合人们登临览胜的习惯。接着由全貌写到局部,把视线由远处拉到近处,俯察脚下,虽然时届初秋,碣石山依然树木丛生,百草繁茂,色彩、刚柔、动静和大海形成映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也是眼前实景,但比前面所写“水何澹澹”更进了一步,是诗人在审视之后的所见所感,当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时,完全被它的雄浑壮阔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样的浩渺无际。等到伫立一久,才似乎回过神来,原来风在吹着,海浪在激荡汹涌着,感到它蕴藏着摇撼宇宙的伟力。
这样写就在平直中现出层次变化来。从结构上看,既把对海水的正面实写推向高潮,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虚写。
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了另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横亘苍穹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
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是以景语作情语。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曹公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的诗都是直接或间接抒发他的政治怀抱的。观沧海看似写景,实则述志。
志在容纳,以海自比。他在龟虽寿中写道。
3.适合朗诵的古诗词
最佳答案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
——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
——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4.古诗文诵读赏析大赛报名
1 江南 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 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yǐng)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古诗词
作者】:李白——劳劳亭 【内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