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初晴古诗词(关于夏雨的诗句古诗)
1.关于夏雨的诗句古诗
观沣水涨 韦应物 夏雨万壑凑,沣涨暮浑浑。
草木盈川谷,澶漫一平谷。 槎梗方弥泛,涛沫亦洪翻。
北来注泾渭,所过无安源。 云岭同昏黑,观望悸心魂。
舟人空敛棹,风波正自奔。 别睢阳故人 张谓 少小客游梁,依然似故乡。
城池经战阵,人物恨存亡。 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
有书无寄处,相送一沾裳。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刘禹锡 淮海多夏雨,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千里孤云生。 卑湿久喧浊,搴开偶虚清。
客游广陵郡,晚出临江城。 郊外绿杨阴,江中沙屿明。
归帆翳尽日,去棹闻遗声。 乡国殊渺漫,羁心目悬旌。
悠然京华意,怅望怀远程。 薄暮大山上,翩翩双鸟征。
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施肩吾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夏雨 薛能 何处发天涯,风雷一道赊。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
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夏雨 王驾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夏日集裴录事北亭避暑 皎然 前林夏雨歇,为我生凉风。一室烦暑外,众山清景中。
忘归亲野水,适性许云鸿。萧散都曹吏,还将静者同。
夏雨 齐己 霮 雨对蔽穹苍,冥蒙自一方。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应祷尤难得,经旬甚不妨。吟听喧竹树,立见涨池塘。
众类声休出,群峰色尽藏。颓沱来洞壑,汗漫入潇湘。
喜夏雨 齐己 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尽洗红埃去,并将清气回。
潺湲浮楚甸,萧散露荆台。欲赋随车瑞,濡毫渴謏才。
大雨 陆游 今年景气佳,有祷神必答,时时虽闵雨,顾盼即沾洽。 绵地千里间,四月秧尽插。
季夏雨三日,凄爽欲忘箑。 潴水如塞河,决水如放闸,几席乱蛙黾,庭除泳鹅鸭。
舍边鱼受钓,户外鸥可狎。 飞萤最得意,终夕自开阖。
萧萧菰蒲声,怳若船入夹。 嗟予亦耐事,坚坐书满榻。
悬知罢亚收,已足供伏腊。 会约张志和,清风泛苕霅。
夏雨 陆游 清风起湖滨,急雨来天末。 蚊蝇遽退听,松竹例苏活。
奇声集空庭,爽气生细葛。 素秋虽尚遥,聊喜宽肺渴。
夏雨 陆游 连朝暑溽不可过,动地忽有东北风; 嵯峨云压世界碎,夭矫龙卷江湖空。 尘沙洗濯草木醒,沟浍澰滟舟舸通。
更烦造物出壮观,跨海千丈垂天虹。 夏雨初霁题斋壁 陆游 楸花楝花照眼明,幽人浴罢葛衣轻。
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 对弈轩窗消永昼,晒丝院落喜新晴。
忽惊重五无多日,采缕缠筒吊屈平。 夏雨叹 陆游 蜗舍入门楣触额,黄泥壁作龟兆坼。
雨多潦水欲上阶,卧听凫鸭声拍拍。 日高籴米奴未回,坐知薄饭未容索。
仕羞捷径耕不力,自取囊空欲谁责?富贵危机复可畏,世间果无第一策。 虽然胸中有事在,片言可寿天下脉。
夏雨 陈与义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天公终老手,一笑破日永。
龙公勿惮烦,事了亦俄倾。 修竹恬变化,依然半窗影。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夏雨 陆游 东风吹雨溪上来,北山出云以应之。 严州城中三日雨,朝暮点滴无休时。
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豚肩覆豆巫醉饱,龙骨挂壁农遨嬉。
今年蚕麦收数倍,茧大如瓮麦两岐。 西成在眼又如此,还乡鼓腹歌淳熙。
夏雨 陆游 忽闻疏雨滴林梢,起看油云满四郊。 行蚁君臣初徒穴,鸣鸠夫妇正争巢。
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 堪笑此翁惟美睡,孝先便腹任讥嘲。
下叶黎甿望,高祛旱暵光。幽斋飘卧簟,极浦洒归樯。
藓在阶从湿,花衰苑任伤。闲思济时力,歌咏发哀肠。
2.关于夏雨的诗句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岚:雾气。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唐·王维山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我知道的: 春花: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 夏雨: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秋风: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3.描写夏雨的诗句.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参考资料:唐·白居易司马宅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4.描写夏雨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夏雨的古诗:
1. 夏雨(宋)陆游
连朝暑溽不可过,动地忽有东北风。嵯峨云压世界碎,夭矫龙卷江湖空。
尘沙洗濯草木醒,沟浍澰灩舟舸通。更烦造物出壮观,跨海千丈垂天虹。
2. 夏雨(唐)王驾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3. 夏雨(唐代)薛能
何处发天涯,风雷一道赊。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
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4.喜夏雨(唐代)齐己
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尽洗红埃去,并将清气回。
潺湲浮楚甸,萧散露荆台。欲赋随车瑞,濡毫渴謏才。
5.夏雨(宋)陆游
清风起湖滨,急雨来天末。蚊蝇遽退听,松竹例苏活。
奇声集空庭,爽气生细葛。素秋虽尚遥,聊喜宽肺渴。
5.描写雨后初晴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语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晚晴 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滁州西涧 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6.描写“久雨初晴”的诗句有哪些
宋•汪藻春日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译文: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7.关于夏雨 秋雨 冬雨的古诗
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栾家濑】唐五代-王维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
白鹭惊复下。
【应天长】唐五代-冯延巳
当时心事偷相许,
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
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
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
朦胧天欲曙。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描写夏雨情意连绵的诗句有哪些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代: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夏日杂诗
清代: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县病故,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