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政治哲学古诗词题库题(对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出现的古诗,俗语,名言等材料,如何把握其蕴)

互联网 作者:

 政治哲学古诗词题库题(对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出现的古诗,俗语,名言等材料,如何把握其蕴)

1.对于政治哲学的选择题出现的古诗,俗语,名言等材料,如何把握其蕴

以古诗词、名言名句、成语等为载体来命题,不仅考查了学科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继续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要挖掘学科知识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寓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之中,弘扬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蕴含着深厚哲理思想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同时考生在温习哲学常识的过程中,要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成语,并把握其中的哲理,还应适当积累一些哲理性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善于结合哲学知识进行分析,这是十分必要的。

2.谁有高中政治哲理选择题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 B(3)(4) C(3) D(4) 6、“望梅止渴”说明了( ) (1)望梅确实能解渴 ( 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 B(1)(2)(3) C(2)(3) D(2)(4)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 ( )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C(1)(3)(4)D(2)(3)(4) 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 )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B(2)(3)(4)C(1)(2)(3)D (1)(2)(3)(4) 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 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 ) 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 (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 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 ) 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

3.古诗词题目及答案越多越好

1、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洞庭 )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七、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故人西辞( 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西塞山前(白鹭 )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

3、枯(藤 )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没(马 )蹄。

5、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 )无处寻。 6、泥融飞( 燕子),沙暖睡( 鸳鸯)。

7、柴门闻( 犬)吠,风雪夜归人。 8、(竹 )外(桃花 )三两枝,春江水暖( 鸭)先知。

9、(小荷 )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10、童孙未解工耕织,也傍(桑阴 )阴学种(种瓜 )。

1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鹧鸪)。 12、留恋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 莺)恰恰啼。

七、按诗意填空: 1、翁卷的 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 初夏 时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 人 ,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 插秧 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2、唐代诗人 白居易 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 具体是南宋 )代诗人(叶绍翁 )。这首诗赞美了( 春天)。

诗中描写景色的名句是 满园春色管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这首赞美了( ),诗中描写景色的著名句子是 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苏轼),本诗描写了(西湖 )的美丽景色,广为流传的诗句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七、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恰当呢? 1、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 粉骨碎身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八、认真品读村居一诗,并将这首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村 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后,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最后一题参考以下~~。

政治哲学古诗词题库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