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笔记
1.【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答案补充 王 湾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答案补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答案补充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2.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原文
你好,新版语文书是2016教育部审定版本。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诗词四首原文如下: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诗句赏析
1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 诗人把 “ 日 ” 和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 “ 生 ” 和 “ 入 ” 突出江南春来早的特征,赋予它们以人 的意志和情感,表达出诗人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
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事 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2 、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赏析 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 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 “ 几处 ” ,可见不是 “ 处处 ” ;说 “ 谁家 ” ,可见不是 “ 家家 ” 。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 “ 早莺 ” 的 “ 早 ” 和 “ 新燕 ” 的 “ 新 ” 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 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因为是 “ 早莺 ” ,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 “ 新燕 ” ,所 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3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 前面几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 “ 夕阳西下 ” 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 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
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 “ 西下 ” ,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 寒骨的迷离之意。 “ 夕阳西下 ” 又与 “ 昏鸦 ”“ 西风 ” 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 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 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 “ 断肠人在天涯! ”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 个 “ 断肠 ” 。
把 “ 天涯沦落人 ” 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 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意境,表现出博大的胸襟。 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怀 ( 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 5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赏析 “ 阔 ”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 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 悬 ” 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 “ 风顺 ” 而用 “ 风正 ” ,是因为 光 “ 风顺 ” 还不足以保证 “ 一帆悬 ”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 能够 “ 悬 ” 。那个 “ 正 ” 字,兼包 “ 顺 ” 与 “ 和 ” 的内容。
这句诗妙在它 “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 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 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 “ 风正一帆悬 ” 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5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 “ 迷 ”“ 没 ” 两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美丽活泼和草的茂盛,写出春天的勃勃生机,也表达出诗人 对春天的喜爱和大自然的赞美。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 “ 迷人眼 ” 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 让人目不暇接。
“ 渐欲 ” 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 “ 野花遍地是 ” ,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 “ 没马蹄 ” 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这里用“渐”和“才”准确地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木的生长态势。 “渐 ”表达了动, “ 才” 表达了恰 到好处。
4.七年级上册的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预习
一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
参考答案:
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怀。
参考答案;但跟后一部分比。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想像“潮平两岸阔;“啄春泥”.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4;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稻花香里说丰年,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更显示了诗人的博**怀.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
3,故莺争集其上;如有可能。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一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全用虚写,不要简单地作比较。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答题时应注意的是,气象则略逊一筹,虽属实景。
4,春寒未退,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
2,要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正意就在这四句上,重在培养想像力,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如“水面初平”(见注释)。
5;“争暖树”,回答下列问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感情,“暖树”者。
2,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视野广阔:
1;“没马蹄”.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向阳之树也,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要着重分析后两句.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燕初来也。
1
5.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意思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注释:
①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次北固山下: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钱塘湖春行: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天净沙 秋思:
干枯的的枝藤弯弯曲曲,错综复杂的缠绕在千年老树上,偏偏是在黄昏时分,数只乌鸦栖息在
老树上,在那秋风寒瑟的深秋,不连贯的哀鸣着。
弯弯的小桥懒懒的跨在蜿蜒的溪流上,溪水清澈见底,潺潺的流水声不绝。荒凉废弃,人迹罕
至的乡间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白马在西风中不停的仰天长嘶。
6.新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四首原文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课外古诗词前五首的内容】
人教版的:1 龟虽寿 【三国】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3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qìng)音.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5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 泊秦淮 7 浣溪沙 8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9 如梦令 10 观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