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续文献通考》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马端临文献通考到宋宁宗嘉定末年为止。明代王圻曾撰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上接马书,下至明神宗万历年间。除原有的二十四考外,增节义、氏族、六书、谥法、道统、方外六考,合为三十考。此书扩大并充实了马书的内容,特别是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史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缺点也不少,主要是体例糅杂,错误很多。清高宗乾隆在王书的基础上,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命三通馆臣另撰续文献通考,起自1225年(宋理宗宝庆元年),终于1644年(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汇集了宋、辽、金、元、明五代四百多年的事迹与议论,其门类仍从马书,唯分郊社考为郊社、群祀二考;宗庙考为宗庙、群庙二考。卷首有凡例八则。
续文献通考的细目是:田赋考六卷、钱币考五卷、户口考三卷、职役考三卷、征榷考七卷、市籴考三卷、土贡考二卷、国用考四卷、选举考十三卷、学校考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二卷、群祀考三卷、宗庙考五卷、群庙考二卷、王礼考十四卷、乐考二十卷、兵考十四卷、刑考六卷、经籍考五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四卷、象纬考六卷、物异考十三卷、舆地考八卷、四裔考十四卷,共二十六考二百五十卷。本书采用的事迹以正史为主,而参以说部杂编,议论则广取诸家文集,而佐以史评语录,材料相当丰富,是了解自宋至明各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价值在续通典和续通志之上。
续文献通考的编修开始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要早于续通典和续通志。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进呈后,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分别编为六部大书。续文献通考的定本完成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到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之间,由武英殿刊印。清末浙江书局有复刻本。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有十通合刊本,续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这个本子目前是较好的。王圻的续文献通考明神宗万历年间曾在松江府刊刻,后由于清政府的贬抑,清代一直未有刻本,如今已经比较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