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顾志华《四部丛刊》中国名著简介

互联网 作者:

 顾志华《四部丛刊》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四部丛刊是二十到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刊行的一部大丛书,由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公元1867-1959年)主其事,先后出了三编,收书四百八十余种。

所谓“四部”,指的是四部分类法的“经、史、子、集”。由于全书按四部分类编排,故以此为名。所收之书大多为常用书,“如布帛菽粟,四民不可一日缺者”。四部丛刊的编者除强调实用外,十分重视版本的精良,他们在涵芬楼(商务印书馆专贮珍贵图书的藏书楼)和私人藏书家的藏书中,选择宋元旧刻、明清精刻、抄本、校本和手稿本,影印流传,所以有较高的文献价值。重视版本构成了四部丛刊一个鲜明的特色,对考订整理古籍很有帮助。

编印四部丛刊的工作始于1919年,初编于1922年完成,收入图书三百二十三种(百衲本二十四史原列入,后单行,不包括在内),八千五百四十八卷(其中四种无卷数),装订两千一百册。初编选用了很多善本:如经部的孟子赵岐注,用原藏清内府的宋刊大字本;史部的资治通鉴,用涵芬楼藏宋刊本;子部的列子张湛注,用的是南宋初年杭州刻宋元递修本,黄丕烈的士礼居旧藏;集部的李群玉诗集,用邓邦述的群碧楼所藏宋书棚本,这是很可称道的。1926年商务印书馆重印初编,至1929年完成。这次再版,进一步贯彻了重视善本的原则,抽换了二十一种版本,如孝经前用影宋抄本,现改宋本;说文系传通释前用述古堂影宋抄本,现后十一卷改配宋本;吴越春秋前用明万历本,现改弘治本。另外对一部分有残缺的图书进行了增补,如管子原缺重令篇一页,现补全;李贺歌诗编无外集,现补以宋本,有的还加了校勘记。全书增加到八千五百七十三卷。在提高质量上,他们是作了很大努力的。初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因片面追求稀见版本而产生问题的,如花间集较好的刻本有明陆元大本,由于陆本较为常见,四部丛刊的编者舍弃陆本而用了明万历玄览斋刊本,这个本子出于陆本而讹误多,又改动卷数,并不可取。

注重版本的特色在续编、三编中尤为明显。续编刊行于1934年,八十一种,五百册。它中间的大清一统志五百六十卷,据进呈钞本影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据手稿本影印,皆很可宝贵。三编刊行于1935年,七十三种,五百册,收有太平御览一千卷,根据从日本搞来的宋版胶片影印。初编原说部头太大不印的,由于版本精良,实在难得,还是印了。总之,四部丛刊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丛书,可以说是我国近现代一部最大的影印古典文献丛书,自有其不可否认的价值,至今仍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我国出版史上,它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查检四部丛刊的工具书,有孙毓修编的四部丛刊书录。全书亦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每书除著录书名、卷数、撰人外,并详载版本、收藏图记,可视为一种善本书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