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顾志华《四部备要》中国名著简介

互联网 作者:

 顾志华《四部备要》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自1924年起分集辑印的一部大丛书,前后出了五集,收书三百三十六种,共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线装分订二千五百册。

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在我国解放前是两家最有名的出版社,也是竞争的老对手。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出版后,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中华书局不甘落后,就要出一部相当的丛书来与之抗衡,这就是四部备要刊行的起因。商务印书馆凭借涵芬楼雄厚的藏书,十分重视版本的精良,所以四部丛刊多善本,文献价值很高。中华书局在版本的力量上远逊于对手,要进行竞争,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选择研究古籍常备图书,仿四库全书荟要办法辑成四部备要。中华书局曾于1910年从杭州丁氏处购得聚珍仿宋版铅字一部,字体十分精美。四部备要用这一部铅字刊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部备要要比四部丛刊实用。它所收各书,以常见常用和带注的为主,有的还采用了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经部的十三经,四部备要分成三大类,十三经古注为一类,唐宋注疏为一类,清代注疏又为一类,有关十三经的重要资料基本上都囊括进去了。史部增加了四部丛刊较少收入的表谱考证,很有用处。集部采用了许多清代名注,如李太白诗集用王琦注,王右丞集用赵殿成注,这比四部丛刊所收的同类书要好读得多。四部备要还收了很多词曲,且有系统,这是胜过四部丛刊的。总之,四部备要与四部丛刊各有长短,两书可以互为补充。四部备要在我国出版史上,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部备要刊行后,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除第一次出的线装本外,1935年又印行了西装十六开点句本。1936年再版并出了缩印本。由于四部备要发行量大,现在此书仍比较常见,全国各大、中图书馆一般均有收藏,还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查检四部备要的工具书,有中华书局编印1936年出版的四部备要书目提要。这是一部解题式书目,对了解见收于四部备要中的图书很有帮助。台湾中华书局1971年出版了诸家骏编的四部备要索引,亦可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