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顾志华《清朝续文献通考》中国名著简介

互联网 作者:

 顾志华《清朝续文献通考》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清朝续文献通考又名皇朝续文献通考四百卷,清刘锦藻著。刘为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年进士,官至内阁侍读学士。此书上起自与清朝文献通考相衔接的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下终于清灭亡之1911年(宣统三年),是我们了解乾隆以后清代一百多年社会经济情况的最主要的参考书之一。由于有了清朝续文献通考,加上原有的九通,从上古至清末的各种典章制度基本上都包罗在内了。十通的合编可以说是一部贯通古今的典章制度的专史,具有很大的价值。

清朝续文献通考共分三十考,其中二十六考同于续文献通考和清朝文献通考,新增加的有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考。具体细目是:田赋考十八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二卷、征榷考二十七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二十一卷、选举考十卷、学校考二十一卷、职官考三十二卷、郊社考十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七卷、群庙考四卷、王礼考十八卷、乐考十四卷、兵考四十卷、刑考十五卷、经籍考二十六卷、帝系考四卷、封建考七卷、象纬考十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二十六卷、四裔考六卷、外交考二十三卷、邮传考十八卷、实业考十五卷、宪政考八卷。卷首有凡例十则。全书系统完整,材料丰富,很有用处,尤以新增加的外交、邮传、实业、宪政四考与四裔等考为最。邮传、实业二考记载了我国民族工业、航运、铁路、矿山等兴办的过程;宪政考叙述了清末改良派的各种活动以及他们在当时政治上所起的作用;外交、四裔二考说明清与外国的关系,亚洲、欧洲、非洲、美洲,都有往来,华工在海外受压迫的情况,也有所反映,这些都是很珍贵的资料。在三十考下,总共列有一百三十六个子目,其中不少为以前所未有,是根据清中叶以后的实际情况增设的。如征榷考增厘金、洋药;国用考增银行、海运;选举考增貲选;学校考增书院、图书、学堂;王礼考增归政、训政、亲政、典学;兵考增长江水师、海陆军船政等,都是与清后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刘锦藻大量搜集了这方面的材料,很有见识,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初稿只写到1904年(光绪三十年),仅三百二十卷,有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乌程刘氏坚匏庵铅印本。辛亥革命以后,刘锦藻又续写其书,一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为止,1921年全书完成,增加为四百卷,初稿的疏漏之处也作了订正。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版本,目前较好的要算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了。此书影印精装四册,前有陆润庠的序,因另有一册索引,所以使用十分方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