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王瑞明《元和郡县志》中国名著简介

互联网 作者:

 王瑞明《元和郡县志》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元和郡县志是唐代地理志的代表作,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古代总地志。编撰人李吉甫(公元758-814年),字弘宪,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元和郡县志原名元和郡县图志,依据唐代元和年间的郡县,以当时十道四十七节镇分篇,计有关内、河东、河北、山南各四卷,江南六卷,岭南五卷,剑南三卷,陇右二卷,淮南一卷,河南道最多为七卷,合计四十卷,另加目录二卷。每镇篇首有图,分镇记载府、州、县的户数、沿革,四至八到,道里、贡赋、古迹、物产、山川、城邑等。以卷一为例,以“关内道一,京兆府,雍州”标目于前,首先开列开元、元和户数,继即叙述雍州的历史沿革,从“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说起,一直讲到隋代时而置雍州,时而又改为京兆郡;唐代武德元年复为雍州,开元元年改为京兆府。继讲府境八至及贡赋。最后分述所管二十三个县,第一个县是万年、简述其兴衰起落,及山川、陵墓、名胜、古迹,条目清楚,文义简括。每卷体例相同。公元813年(元和八年)书成。此书所载,皆有所本,符合实际,反映了唐代强盛的具体情节,其史料价值超过新旧唐书的地理志。

本书原有的图,到南宋时已经散佚,故书名改称为元和郡县志,原书在流传中散失颇多,残缺第十九卷(河北道四)、二十卷(山南道一)、二十三卷(山南道四)、二十四卷(淮南道)、三十五卷(岭南道二)、三十六卷(岭南道三)。实存的三十四卷也不完整,其第十八卷缺其半,二十五卷亦缺二页。孙星衍为本书作校正,编入岱南阁丛书;而畿辅丛书根据岱南本附以张驹贤考证,可谓佳本。公元1937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中的元和郡县图志(附缺卷逸文考证),即根据畿辅本排印。清光绪年间的金陵书局刻本,附有严观元和郡县补志九卷。此外,缪荃荪辑录元和郡县志缺卷逸文,皆为重要参考书。

元和郡县志成书已一千多年,历代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方志,基本上都继承了它的编纂方法,其影响极为深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