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君子比德于玉”注释、译文和感悟

互联网 作者:

 “君子比德于玉”注释、译文和感悟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礼记·聘义)
注释
①栗:坚硬。②廉:有棱角。③刿(guì):刺伤。④队:通“坠”。⑤诎然:指声音戛然而止。⑥孚尹:指玉的光彩。⑦圭璋(guī zhāng):一种用做凭信的玉器。
译文
孔子说: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德。玉温润而有光泽,象征仁;质地细密而坚实,象征智;有棱角而不伤人,象征意义;悬垂则下坠,象征礼;敲打它,声音清脆悠扬,然后戛然而止,象征乐;玉的瑕疵不掩藏玉的光彩,玉的光彩也不掩盖玉的瑕疵,象征忠;色泽晶莹透明,光彩外发上下通达,象征信;气如长虹,无所不覆,象征天;蕴藏于地下,神采却展现于山川,象征地;朝聘用玉制的圭璋做凭信,象征德。
感悟
儒家比德于“玉”,道家比德于“水”,并非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受儒家影响,中国人自古垂青于玉,崇尚“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就是希望用玉来勉励自己,修养德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