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判断句

互联网 作者:

 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作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下面的例子为常见的判断句式:
1.“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作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作主语。知:同“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论语〉十则)
(2)是谓大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作主语。“谓”作谓语)(礼记·大道之行也)
(3)是进亦忧,退亦忧。(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作主语)(岳阳楼记)
(4)是可谓善学者矣。(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作主语。“谓”作谓语)(送东阳马生序)
(5)是鱼之乐也。(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鲦鱼出游从容”,作主语。“鱼之乐”名词短语作谓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4.“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咏雪)
(2)吟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
5.“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2)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7.“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3)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7)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8.“……,……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3)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9.“……,……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公输)
10.“……者,……也”。
(1)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唐雎不辱使命)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世家)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4)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5)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11.“……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12.“……,……”。
(1)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
(2)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隆中对)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