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论语集解》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论语集解》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注解论语并阐释哲理思想的著作。十卷与二十卷本共存。三国魏何晏等撰。成书于东汉齐王芳正始年间。
关于论语集解的作者,有人认为系何晏一人所撰,此属误解。论语集解书前载何晏奏进论语集解序,题为孙邕、郑冲、曹羲、苟��、何晏等五人共上。今本独题何晏集解,经典释文即已如此。刘宝楠曰:“必六朝人改题,误以集解为何晏一人作也。”(论语正义卷一)。可以肯定的是,何晏是此书的最主要撰写人,四库提要及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谓,殆晏总领其事,亦如贾注邢疏之例也。即独题何晏是省称。
何晏,字平叔。约生于汉初平元年(190),卒于魏嘉平元年(249年)。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为司空时纳其母,并收养晏。人称“傅粉何郎”。魏文帝和明帝期间,何晏不为所用,至齐王芳正始初,他依附曹爽,遂进为散骑侍郎,迁侍中,不久又仕吏部尚书。正始十年(249年)曹爽与司马懿争权失败,何晏等同时为司马懿所杀。何晏好老庄,首倡玄学。由于儒学在两汉被尊为正统,为立玄排儒,还需利用儒学,故极力标榜孔子及论语。著有道德论及诸文赋共数十篇,多佚,至今保留完整的只有论语集解和景福殿赋。列子张湛注保存了何晏道论、无名论的佚文,其中道论可能是道德论的一部分。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第三十九卷中还录存了何晏的其余佚文。
由于不同时代的著录方式不同以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注疏,论语集解在诸志著录的记载中其书名不同。如隋志录为集解论语,旧唐志、宋志录为论语,新唐志录为何晏集解。在有人为其作疏之后,名称更是繁多,但可通称为论语注疏。论语集解卷数亦不尽同。宋以前,诸志皆著录为十卷,宋以后朱熹注本仍为十卷,而邢昺疏本分十卷为二十卷,至今仍有十卷本二十卷本并行于世。
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何晏集孔安国、马融、包氏、周氏、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义,并下己意,故为之集解。”是采汉儒诸家之注,并加何及当时孙邕、郑冲、曹羲、荀��等人所注而成。它成为隋唐时期最好的论语注解。
论语集解包括序和正文两大部分。序简单介绍了论语流传的情况,包括齐论、鲁论、古论及张侯论的情况。还简单介绍了对论语作注的几个人,最后还谈了自己作论语集解的目的在于“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正文部分按论语本身的篇章结构对论语进行注解。何晏等集西汉以来诸家论语校本及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等名家训解,考其得失,博采众长,并加以新义,即依老子、周易阐发经义,旨在以“老”化“孔”,这也是论语集解的最大特点。
何晏在论语集解“温故而知新”章说:“温寻也,寻绎故者,又知新者,可以为师矣。”按何晏的这种解释是违背孔子的原意的。孔子这里的有关知识论的话,是说明为师者知故即知新,并非含有“又知新者”。何晏此论,完全是他自己由旧通“新”的学术路径,企图在“师”的地位上,得出内老外儒的新义。何晏的“新”学,儒道兼综,所谓“善道有统,故殊涂而同归。”这个“统”在哪里呢?他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这种唯心主义世界观在论语集解已有暗示。“天道者,元亨日新之道也,深微,故不可得而闻也。”(“夫子言性与天道”章句注)“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慕文而已。”(“志于道”章句注)“其于庶幾每能虚中者,唯回怀道深远。不虚心,不能知道。”(“回也其占乎屡空”章注)这样看来,道,深微不可得而闻,不可体,是绝对的神;只有把心空虚到绝妙境界才能怀道。他寻绎旧章句,“又知新者”,不过要说明老子与孔子将“无”同而已。
在论语集解中,何晏还按自己的观点发挥孔子的知识论。“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未必尽也,今我诚尽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章句注)“章,明也,文彩形质著见,可得以耳目自修也。”(“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章句注)“君子为儒,将以名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也。”(“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章句注)何晏的这种理论是很明白的,即不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是依有限的名言所规定的,名言不能反映真实的“物如”或“疆名之曰道”,惟超乎名言诠解的“诚”或寂然不动的精神,才能尽意。
论语集解中讲了一些人性论的观点。如,“性者,人之所受以生者也。”(“夫子言性与天道”章句注)“君子之道深远,不可以小了知而可大受,小人之道浅近,可以小了知而不可大受也。”(“君子不可小知”章注)“凡人任情喜怒,违理。颜渊任道,怒不过分。迁者移也,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迁怒”章注)这里的性情之辩,似为二元论,性静情动,又是君子和小人的分别点。性是发生之全,情是后天之饮。这就是后来宋儒天理人欲论的渊源。
论语集解是何晏等集汉魏名家论语古注编撰而成,但这些论语古注皆已亡佚,因此论语集解为今存之最古注本,并成为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也是研究何晏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集解的无注本有:论语十卷,魏何晏集解,清光绪八年遵义黎民日本东京使署据日本正平本影刻古逸丛书本。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日本正平本初次影印四部丛刊本。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序永怀堂刻清同治八年(1869年)浙江书局校修印十三经古注本,二十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缩印四部备要十三经古注本,二十卷。其注疏本有:论语义疏十卷,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疏,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四库全书抄本。论语注疏解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明正德刻本。清阮元校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排印、缩印四部备要本。论语十卷,魏何晏集解,宋朱熹注。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稽古楼刻袖珍十三经注本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