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新唐书》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新唐书》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纪传体断代史。二百二十五卷。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书成于嘉祐五年(1060年)。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生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熙宁五年(1072年)。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人。曾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被贬,先后在滁州、扬州、颖州、应天府等地做过九年地方官,后调回中央,任翰林学士。新唐书修成后,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宋祁,字子京,生于宋咸平元年(998年),卒于宋嘉祐六年(1061年),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他历官史馆修撰、龙图阁学士等职。修成新唐书后,他进升为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谥景文。他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文学家和史学家。其兄宋庠,曾任宰相。
北宋初年,人们对于旧唐书的潦草成篇不甚满意,认为它言浅意陋,有欠缜密。并且,百余年间有关唐代的历史资料,又有新的发现。因此,宋仁宗时又重新编写唐书。宋祁负责修撰列传,长达十七年之久。欧阳修负责本纪、志、表。列传先成,本纪、志、表后成,由欧阳修统稿删革为一体。因为宋祁修史多年,且为欧阳修前辈,所以分别署名。而当时任监修的宰臣曾公亮仅上进新唐书表而已。曾公亮的表章上不仅载刊修官欧阳修与宋祁,而且还列有编修官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人。范镇,仁宗时知谏院,后为翰林学士,著有文集及东斋纪事等几百余卷。王畴,英宗时累迁翰林学士,拜枢密副使,史称其吏治审密,文辞严丽。宋敏求曾撰长安志、唐大诏令集,当时以富于藏书、博学多闻而著名于世,曾精熟唐代典故。他曾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一百四十八卷,对唐代史料的搜集作出了重大贡献。吕夏卿曾撰唐书直笔以讨论唐书的条例。在新唐书的修撰中,他们分任各史表的撰写工作。刘羲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负责修撰律历志、天文志和五行志。以上诸人在宋史中都有传。
新唐书的体例完整。它有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总计二百二十五卷书。它所纪述的历史时期,大体与旧唐书相同,也是上起唐武德元年(618年),下至唐天祐四年(907年),包括整个唐代的史事。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较旧唐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所谓纪传体史书,完整的体例应该具有本纪、列传、史志和史表。自司马迁史记创例以来,就只有班固汉书沿用,而别的诸史皆无史表这一类。而新唐书的作者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编制了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十五卷。因此,与旧唐书相比较,新唐书更加明了而系统地介绍了唐代历史的全貌。而且它对后世影响颇深。此后的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清史稿等都有年表世系。新唐书的史志较之于旧唐书,不仅在内容上得到了充实,而且还在体例上有所创新。该书所立的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是以往各史所没有的,并被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这些志的增设,是针对唐朝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而创立的新目。这使新唐书的史志更全面、客观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新起现象及其典章制度。另外,在列传中也新增了许多类传的名目。如藩镇列传、公主列传、藩将列传、奸臣列传等传,集中反映了唐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总之,在体例上,新唐书比旧唐书更加完备。
在内容上,新唐书增加了许多旧唐书所没有的事迹,但同时又删去了旧唐书的许多冗杂散乱的文字。因而,在总的篇幅上,它比旧唐书少。正如曾公亮表中所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
新唐书的本纪只有十卷,是欧阳修根据旧唐书本纪大量删削而成。它仅有旧唐书本纪部分的三分之一,但又增加了一些事迹,而且多是相当重要的史事。如则天皇后纪,虽然文字简约,但由于新增了一些史事,因而在分量上又比旧唐书多。如增加了徐敬业攻克了润州以及最后被部将所杀等史事。又如垂拱三年,旧唐书仅记正、二、四、八等四个月的史事,而新书则增至十个月的史事。但是,新唐书中的大多数本纪又过于简略,有时竟不载年月,很难看出所载史事的时间。
新唐书的史志和史表,不仅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在内容上较前史更加充实。它系统地介绍了唐代典章制度的基本概况。新设的兵志虽只有一卷书,但对唐代兵制的演变,如府兵,彍骑和方镇之兵的变革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记载。食货志五卷,比旧唐书内容丰富,增加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分量,保存了大量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但也有错误,如“租庸调制”不如旧唐书准确。地理志七卷,不仅叙述了唐朝军府设置和沿革,以及各地物产分布等情况,还把各州县的沟渠、陂塘、池堰、运河、井泉等详细的水利资料记载下来。这样详尽的记述,是非常难得的史料。新唐书的作者不采用旧唐书“经籍志”这一名称,而上承汉书,称为“艺文志”。艺文志补充了旧唐书·经籍志开元以后的书目,史料价值尤为可贵。天文志和历志,记录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李淳风的甲子元历以及僧一行的大衍历和黄道仪。总之,新唐书的史志比旧唐书史志确实是更加丰富而详尽地反映了唐代的典章制度及社会文化状况,是一部较好的史志。
新唐书有列传一百五十卷,虽然卷数与旧唐书列传相同,但所载内容不尽相同。新唐书削去了六十一人的传记,而增加了三百三十一人的新传,因而,补充了许多新的史料。而且,新唐书又在旧唐书许多原有传记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首篇李密传。李密在隋书、北史、旧唐书都有传,新唐书·李密传虽编撰在后,却增添了若干重要内容。例如:李绩传记载了李绩在争论是否立武则天为皇后时的态度;房玄龄传中记载他与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成难易的对话;魏徵传中记载了他所奏上的十渐疏文,以及韦弘机传中记载修李弘陵墓时,役夫反抗等史事,都是旧唐书所未记载的重要史事。另外,宋祁在编撰中作了周密的斟酌和去取,并非简单的缩编和摘抄。他重新组合列传并重新安排了次序,还另立了卓行、奸臣、叛臣、逆臣等新目类传。特别是在重新编排次序上,他改变了旧唐书的“纪次无法”。如把忠义传从旧唐书中的第五改为第一 ,然后是卓行传、孝友传、隐逸传、循吏传等,最后是奸臣传、叛臣传、逆臣传三个类传。又将李林甫、卢杞等列入奸臣传,仆固怀恩,李怀光等列入叛臣传,安禄山、黄巢等列入逆臣传。由此也可以看出宋祁是非常重视封建伦常关系的。
但是,新唐书与旧唐书相比,也有重大的不足。一、文字过于简略。二、作史者多身为文学家,以至凭个人喜好,把原诏令奏议中的骈文改写成散文,有损史料价值。而且欧阳修等人倡导古文运动,偏爱韩、柳。所以,竟把韩愈柳宗元的九篇文章载入各自列传中,而这九篇文章与史事毫不相干。且韩、柳排佛,新唐书作者遂删去了方伎传中孙思邈、玄奘、神秀、慧能、一行等人的事迹,使唐代佛教历史在新唐书中一无所载。三、史事也偶有失实之处。新唐书编成后,吴缜即撰新唐书纠谬二十卷,举其差错之处竟达四百余条。因此,新唐书编成后旧唐书仍不能废,二书各有短长,同为研究唐代历史的必备参考书。
新唐书最早的刻本是成书时雕板传世的北宗嘉祐年间国子监刻本,称嘉祐本。但此本没有流传下来。南宋绍兴年间湖州刻本是据嘉祐本重刻,后人多误以为是嘉祐本,今日本静嘉堂文库有藏书。百衲本廿四史中的新唐书即据此本影印,缺卷用北京图书馆藏元本补足。元朝有大德年间刻的十史本。以后各代都有刻本,明有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有武英殿本及各书局刻本。中华书局一九七五年出版的校点本新唐书,是目前最好的通行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