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互联网 作者: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出处】唐·王昌龄塞下曲四首(其一)。 【意思】从古以来幽并豪客慷慨赴边沙场终老,谁学那游侠浪子只是矜夸手中剑利、座下马好。 【全诗】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者小传】 王昌龄(?—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为秘书省校书郎。二十二年登博学宏词科,为汜水县(今河南荥阳西北)尉。后贬岭南。开元末为江宁县(今江苏南京)丞,后又贬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南)尉。安史乱起,避乱至谯郡(今安徽亳县),为谯郡太守闾丘晓所杀。两唐书有传。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其诗多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之作,风格清刚俊爽,婉丽明快。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唐才子传卷二)。尤其擅长七绝,明王世贞谓“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艺苑卮言卷四)。其论诗有诗格传世。诗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龄诗注。 【解题】 王昌龄塞下曲共有四首,此为第一首,乐府诗集题作塞上曲。唐塞下、塞上曲,出于汉乐府出塞、入塞,属横吹曲辞,唐代为乐府新辞。古词多写边塞战事。王昌龄此诗写边地虽然寒苦,但战士以立功沙场为天职,不学游侠之徒只以骏马矜毋潜·春泛若夸。风格苍劲古朴,豪迈悲凉。 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边塞风景的描写,抒发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意,表达了对因恃武而挑起的无谓征战的否定态度。 【注释】 ①空桑林:指桑叶已枯落。乐府诗集作“桑树间”。②萧 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③人塞寒:一作“复入塞”,一作“人塞云”。④黄芦草:枯黄的芦苇。⑤二句谓生于幽州、并州一带的健儿,习惯于征战,为保边疆在尘沙中度过一生。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⑥游侠儿:指恃勇逞气而轻视生命的人。⑦矜夸:骄矜夸耀。紫骝:骏马名。 【全诗赏析】 塞下曲是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总计四首,此 为第一首和第二首。第一首,诗人通过描写边塞景色,表达自己反对战争 的思想。第二首,诗人从荒凉的边塞环境人手,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 与战争的残酷,发人深省。 第一首侧重描写边塞的异域风光,并表达对战争残酷性的看法。前 四句着重描绘边塞的萧瑟秋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意思是知了 在枯秃的桑林中鸣叫,八月的萧关道上秋高气爽。“出塞入塞寒,处处黄 芦草。”记得当初出塞时天气还算不错,如今却已是寒意逼人,到处可见稀 疏衰黄的芦草。作为长期驻守塞外的诗人,王昌龄对塞上的气候景物变 化自是了然于心,此四句所写之塞外景象,无不充溢着苍凉与凄寒的 格调。 后四句则从写景转入对战事的 追忆。自古以来幽并的豪杰们,后 来都沦落到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千万不要学那些自恃勇武的“游侠 儿”,总是自命不凡地夸耀自己的骏 马多么能征善战。“幽并客”,在此 泛指燕赵豪杰之士,古有“燕赵多慷 慨悲歌之士”的说法,这些“幽并 客”,都曾经热血澎湃,希望开疆拓 土,建功立业。然而他们的最终结 局却是什么呢?不过是“三千功名尘与土”,均被这漫漫尘土与黄沙所湮 没。那些身跨骏马,成天游荡,惹是生非的“游侠儿”,他们哪里知道战争 的残酷?行文至此,诗人对幽并客与游侠儿的讽刺,以及强烈的厌战情 绪,已展露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