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爱驴》意译和解说
互联网
作者:
——耳食录
【注释】
①权子母:即古语所谓“子母相权”,谓货币轻重相权也,母重币,子轻币,权是权衡计较的意思。②责(zhai寨):“债”的本字。③瘥(cuo错阳平):指疫病;又读chai钗去声,作病愈解。皆可通。今按文义,从后者。
【意译】
有一位老汉非常富有却又十分吝啬,放债生息很是精明,没有一天不能收取利钱的。后来因为年纪越来越老,走路很困难,便买了一头驴子代步;但他对驴子爱护备至,不是非常困乏,决不肯坐到驴鞍子上去。驴子被老汉骑到胯下的次数,一年不会超过三、四趟。一天正逢暑热,老汉有一笔债要走远路去索讨,没有办法,才拉了驴子一起去。走到半路上,老汉累得气喘吁吁,于是跨到驴背上。行走了二三里地,驴子因不习惯被人骑,也累得喘吁吁。老汉极为惊恐,急忙跳下来,解去驴背上的鞍子。驴子以为主人要让它歇息,直向旧道上跑回去了。老汉赶紧招呼驴子,驴子只顾奔跑并不回头理睬,老汉紧紧追赶也追不上。老汉十分害怕驴子会逃失,又舍不得扔掉鞍子,于是自己背起鞍子急忙追赶。回到家里,急忙问家人驴子在不在,老汉的儿子回答说:“驴子在家。”老汉才高兴起来,慢慢解下背上的鞍子,开始感到脚好像跛了、脊背好像裂开似的疼痛;加上中了暑,病了一个多月才康复。
【解说】
利令智昏,自讨苦吃,是这则寓言的主旨。买驴本是为了代步,但老汉惜驴如命,百般体贴,不到疲惫万分不愿骑上驴背,即使出门要债,也不舍得使用,长此以往,造成姑息养奸,驴子娇惯了,走二、三里路就“不习骑”,甚至半途解鞍后“走不顾”。老汉追驴弗及是惜驴造成的后果。然而因“吝于弃鞍”,背负鞍子急追,造成“足顿而背裂”,便是错上加错所致严重后果。日常生活中动机和效果通常应当一致,一开始老汉“买驴代步”,动机是好的,但真正检验动机的好坏,要看客观效果,要使好的主观愿望变成好的客观效果,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作者透过老汉买驴代步的现象,入木三分地刻划了老汉“富而吝”的形象,尽管他有好的愿望,但因为以“吝啬”作为行动的准则,既不舍得骑驴,又不舍得弃鞍,最终落得个中暑致病的下场。作者在寓言中寥寥数语,惜墨如金,但形象毕现,如老富翁讨债正逢暑天,不得已, 与驴一起上路,途中“翁喘”,于是跨上驴,但因不习惯被骑,也喘,这时“嗡惊,亟下”,当驴子逃走,“翁急遽呼驴”,“大惧驴亡”,归家后“亟问驴在否”,当知道驴在后,“翁乃复喜,徐释鞍”。这几个动词和形容词生动地表现了富翁的精神状态和心灵历程。
【相关名言】
高议不可及, 不如卑论之有功也。
——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