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与群下教”的全文和注释

互联网 作者:

 “与群下教”的全文和注释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2]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3]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4]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5]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6]
(诸葛亮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三国志、诸葛孔明全集)
校注
[1]群下:百官,下属。 这是诸葛亮任丞相后,发给下属官员的一份文告,嘱咐下属官员要任劳任怨,尽忠国事,并且应团结一致,集思广益,文中还列举了徐庶和董和的事迹,希望大家能够向他们学习,努力搞好蜀国的政务。本文语言明白如话,叮咛周到,可以看出诸葛亮在管理国家政务上一贯严谨的作风。此文约作于章武元年(221)诸葛亮初任丞相的时候。
[2]参署:办理公务的机关。
[3]嫌:仇怨。 难相违覆:遇到疑难问题要相互争论,仔细审察。违,违背。书·尧典:“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传:“言共工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违背之。”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覆,审察。周礼·考工记·弓人:“覆之而角至,谓之句弓。”汉书·李寻传:“臣自知所言害身,不辟死亡之诛,唯财留神,反覆愚臣之言。”注:“财与裁同,谓裁量而反思之。”此指下“覆”字。旷阙损矣:荒废的事情和产生的过失就会减少。旷,空缺,荒废。孟子·离娄上:“旷安宅而弗居。”吕氏春秋·无义:“以义动,则无旷事矣。”阙,过失;错误。左传·成公二年:“其晋实有阙。”损,减少。与“益”相对。易·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墨子·七患:“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
[4]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弊蹻:破旧的鞋子。弊,破,败坏。庄子·山水:“衣弊履穿。”战国策·秦策:“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 蹻,鞋。通“屩”。战国策·秦策:“赢滕履蹻”史记·虞卿传:“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
[5]然人心苦不能尽:然而人的弱点往往在于不能坚持到底。尽,竭,完。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引申为达于极限。庄子·齐物论:“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徐元直:即徐庶。三国时期颍川(今河南省西北部)人。字元直,原名福,少好任侠,后致力学问。东汉末年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友善,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因母亲在曹操那里,辞别刘备投奔曹操,任右中郎 将、御史中丞。处兹不惑:对于这个问题理解得很深刻。兹,此,这。起提示作用。易·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文选·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董幼宰:即董和,三国时期蜀国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枝江(今湖北宜昌市东南部)人。字幼宰。汉朝末年,益州牧刘璋任命他为成都令,他提倡勤俭节约,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刘备攻占四川之后,任命他为中郎将,后与诸葛亮协力辅佐刘禅。居官二十余年,死后家无儋石之财。事有不至:认为事情考虑得不周到彻底。至,到达。诗经·小雅·天保:“如川之方至。”荀子·劝学:“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反,通“返”。回,归还。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何以报不谷?’”启告:通知,报告。
[6]苟能慕元直之十一,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苟能慕元直之十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