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的意思,出处,故事
互联网
作者:
古印度把“醍醐”作为牛乳“五味”之首,涅槃经记有:“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醍醐须经多次熬制而成,最高智慧也须反复提炼而得,因此,佛教教义中多用“醍醐”比喻天下“法味”,即最高教义及涅槃佛性。涅槃经卷十四:“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密,从般若波罗密出大涅槃,犹如醍醐,言醍醐者,喻于佛性。”天台宗据以判“五教”,称法华经和涅槃经为“醍醐经”,在诸经教义之上。
然早在唐代,就借用“醍醐灌顶”比喻清凉舒适或猛然省悟。唐代诗人顾况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唐变文庐山远公话:“相公闻语,由于(犹如)甘露入心,夫人闻之,也似醍醐灌顶。”后明清小说多有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