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阳羡书生 》全文和鉴赏
互联网
作者:
后太元中,彦为兰台令史,以盘饷侍中张散。散看其铭,题云:是汉永平三年所作也。
续齐谐记为志怪小说集,因继东阳无疑齐谐记之后,故得此名。上海涵芬楼顾氏文房小说中有元代陆友续齐谐记跋云:“齐谐,志怪也。盖庄生寓言耳!今吴均所续,特取义云耳,前无其书也。考文献通考书目亦云。至元甲子吴郡陆友记。”所以说吴均的续齐谐记与东阳无疑的齐谐记本身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只是写作时间在其后,故托名耳。
续齐谐记只一卷,收文十七篇,均保存下来。但在梁书与南史吴均本传中均无记载,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一卷,两唐书·艺文志所录同。但在日本国见在书目和崇文总目、通志·传记等书目记为二卷或三卷,均为字误。对此,清代周中孚在郑堂读书记·续齐谐记中有详考。
该书内容多为怪异之事,十七条故事中多有引自古书旧籍之作,如“杨宝”、“张华”、“张成”诸条见于搜神记。又多记民间时俗,如记正月十五作白膏粥的习俗,“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洗眼,令眼明也。”“九月九家中有灾……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等等。其中许多篇又来源于民间传说。如成武丁篇中就引用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传说。屈原篇也表达了民间传说中人民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的纪念。
续齐谐记的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广为流传,释家思想成为人民摆脱困苦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他们认为佛法变化无穷,求助于佛的法力就可获得美好的生活。这一创作思想一直影响到后世的小说如封神演义、西游记等。
阳羡书生一文直接受到吴康僧会所译旧杂譬喻经的影响。(见大正藏卷四旧杂譬喻经)有梵志吐壶事,壶中藏女人。灵鬼志据而演为外国道人事。吴均又演为阳羡书生事,由三人又增一人,易壶,担为鹅笼,所记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云:“阳羡鹅笼,幻中出幻。”汤显祖评论云:“展转奇绝。”的确,阳羡书生篇真可谓续齐谐记中情事最为奇特生动的一篇。
这篇小说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情虚伪,互相欺骗的丑恶现实,同时可以从该文中看出六朝在男女两性关系上的民间习俗与世风。小说构想奇妙,翻空出奇,读来情趣盎然,从中可窥中外文化交融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