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古录》
集古录
集古录是欧阳修撰录的一部金石学专著。我国古代对于金石遗文的研究,在三国时已发端,当时学者已用出土古器来考订前代旧籍,但尚无人以此名家。南朝梁元帝金楼子·著书篇载有其碑集十帙百卷,是为金石学著作之祖,惜其书早已亡佚,内容已无以考见。到了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文化的积累发展,金石学开始成为一门日益受人重视的专门之学,并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著作,如刘敝的先秦古器图、吕大临的考古图、李公麟的古器图、王黻的宣和博古图,但以上诸书所载都只限于钟鼎彝器,而只有欧阳修的集古录才是金文石刻兼收并蓄的集金石学大成的著作。它的问世,对于当时方兴未艾的金石考古之学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集古录共10卷,成书于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它是欧阳修以他收集的上千种金石碑铭中挑出一部分写下的跋尾编成的。关于此书共收跋尾多少篇的问题,记载十分纷歧。曾宏父石刻补叙说有246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有350篇,而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的集古录目序则说共有296篇,传本实收跋文400余篇,欧阳棐所记数目大概是嘉祐八年集古录刚刚编成时的情况,后人又将欧阳修陆续写成的跋尾补进书中,今本第10卷太清西阙题名和太清东阙题名两跋都写于熙宁元年(1068),赛阳山文跋写于熙宁四年,第二年欧阳修就去世了,这些跋都是写在集古录成书之后,显系后人补入。据欧阳修自序说,其书“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而今本各跋却是按时代先后排列的,显为后人重新编排。集古录成书数年之后,欧阳修又命其小儿子欧阳棐编录成集古录目20卷,把他收集的千余种金石碑铭全部著录在内,每碑记其撰、书之人及碑刻的年代,原附集古录后,南宋以后析出单行。
集古录今有四库全书珍本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