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论语正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论语正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论语注释本。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成书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生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卒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江苏宝应人。少孤,由母抚养教育。为诸生时,与刘文淇齐名,时称扬州二刘。清道光二十年进士,曾任知县。于经学初治毛诗和东汉郑玄礼,后专治论语,撰论语正义,全书未成而卒,由其子刘恭冕续成。另著有汉石例、释穀、愈愚录、念楼集等。
论语正义按照论语的编排体例进行注疏,论语共二十卷,其中八佾、乡党两篇多言礼乐制度,刘氏详疏,分八佾为两卷,分乡党为三卷,书后又疏何晏论语序一卷,所以多出四卷,一共二十四卷。刘氏父子认为南朝梁皇侃、北宋邢昺疏解论语,颇多芜陋,刘恭冕在论语正义·后序中说皇侃所载魏晋诸儒讲义,“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阙而不言”而“邢昺又本皇氏,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取”。道光八年(1828年)刘宝楠开始编撰自己的论语注本,他依焦循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作长篇,然后进行比较折衷。刘宝楠打破汉学宋学的门户之见,不专己之学,不守一家之言,广泛征引,择善而从。在凡例上,经文注文都依从北宋邢昺疏本,注文讹错处多依从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本及后人校改。刘宝楠详采以往各家之说,列汉唐石经、皇疏及经典释文名本异文于疏中,又用何晏论语集解注,以存魏晋人著录之旧。并把清代对论语的考订训释加以汇编。在疏解体例上,刘宝楠也不墨守所谓“疏不破注”的积习,在论语正义·凡例上其子恭冕说:“故于注义之备者,则据注以释经;略者,则依经以补疏;有违失未可从者,则先疏经文,次及注义;若说义二三,于义得合,悉为录之。”刘宝楠不空谈篇指章指,解说经义,证明典礼,期于实事求是,折衷大体得当。
论语正义博取众家之长,考释详备,是当时注论语的最佳注本,也是公认的研究论语的必读参考书。
论语正义有清同治五年(1866年)金陵存古书社刻本、皇清经解续编本,一九五四年诸子集成本,一九五七年中华书局铅印本,最近的有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