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榴实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徐渭
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①。
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
【注释】
①向日:对着太阳。
【评说】
本诗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徐渭墨迹榴实图题诗。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别号田水月、天池生、天池渔隐、青藤老人、漱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才情卓绝,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擅长,但科场不利,屡试不中。中年为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僚,对抗倭军事多与策划。后胡宗宪因事被治罪,渭遂精神失常。自杀未遂,又因杀妻入狱,赖友人张元忭奔走回护获免。此后绝意功名,放情山水,以卖诗文书画为生,穷困而终。徐渭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艺术全才,诗文书画,音乐戏曲皆有极大成就。论诗反对拟古,主张独创,其诗兼太白之飘逸、李贺之险怪,富有气势。散文潇洒自如,颇得苏轼之辩。四声猿是其杂剧代表作,被汤显祖誉为“词坛飞将”,无论内容、精神还是形式,都给当时乃至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戏曲理论名著南词叙录是徐渭对中国戏曲史的另一大重要贡献。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尝自评云:“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中年始学绘画,山水、人物、禽鸟、走兽、花卉,无一不能,尤擅大写意花鸟画,不拘程式,运笔狂肆,泼墨淋漓,为明清大写意画派创始人。与陈淳齐名,并称“青藤、白阳”。其诗文戏曲诸作,均收入中华书局版徐渭集。传世画作甚丰,有墨葡萄、榴实图、黄甲图、驴背吟诗图、墨荷图、牡丹蕉石图、杂花图卷等。
徐渭作折枝石榴,大多以草书笔法写成,如惊蛇入草,渴骥奔泉,因而石榴画得生意盎然,郁勃而有姿致,这不仅是写实,更是寄兴,孕育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喟叹。正如前人所谓“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叶燮赤霞楼诗集序)
徐渭在不止一幅石榴图卷上都有这样一首题诗:
只少胭支染一堆,蛟潭锦蚌挂人眉。山深秋老霜皮划,自迸明珠打雀儿。
画中之意乃是自述在野落魄的情景,空有满腹果实(比喻才华),而只得“闲抛闲掷”,与其墨葡萄画之意较为相近。相比之下,这首题诗主旨虽与之相同,但写得更为自然明快。诗人之意,说明忧愤积深,读者当体察之。其实,徐渭的画,一笔一墨皆神气,形、神俱备,其形即神,其神亦即形,因而,他笔下的花卉草木已不是寻常简单的形象,而是处处渗透着某种神奇的象征,这是徐渭对中国画的一大贡献,也是理解大写意花卉的诀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