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西山群仙会真记》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生卒不详。睦之分水(今浙江桐庐)人。唐代著名道士。元和十五年进士,主文太常卿,颇以诗文显。太和中,自严陵入西山访道,尝自歌“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在养生理论上,有一定的造诣。有著述真仙传道集二卷、钟吕传道记三卷、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李竦生平不详。本书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四库总目·西山群仙会真记提要谓此书引有刘海蟾语,为金元间道流所依托;又有考证:是书与施肩吾编著的钟吕传道集内容大体一致;北宋末曾慥所辑道枢亦摘录是书,题曰会真篇,故此编当不晚于北宋。
该书在编排上,按丹法的渐进程序分卷说明内容。其题名西山者,乃施肩吾隐居洪州西山故。卷首自序称:“欲论得道而超脱者,西山十余人矣,遂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纯阳之义”。其中每卷自成一个阶层的独立性。五卷按渐进的程序,依次为识、养、补、真、炼。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养生、养形、养、养心、养寿;卷三补内、补、补精、补益、补损;卷四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炼法入道、炼形化、炼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其说以补养固形以致现世长生为基,以内炼成丹而超脱升仙为归。谓儒者“以五常言道,止得其余绪”,佛家“用三乘见性,难穷其根蒂”。迨以安乐延年,次以长生不死,默盗天机,当为己用,自人升仙而为天官,何止儒者之虚荣于当年;由百岁延而及万年,何同释子之因报于后世,谓欲识大道,三教中太上为先。言导引、辟谷、房中、外丹、胎息、守顽空、烧炼、布施供养等,皆为小法旁门。主张以养形为先,次以补益精气神为基,形全壮,再炼内丹以求长生升仙。于养形炼丹皆注重合于天地阴阳四时五行运化之度,谓“炼超凡,以时为先”,修真之士不见功者,乃不知按旺损散合之时机而收补聚取之故。其内丹以真阴真阳为大药,火候无差,精变为汞,汞变为砂,砂变为丹,而后金晶肘后飞入上宫,自顶而入下丹田,真火前起,升入泥丸,自心而过重楼。一阴一阳,上水下火,而为既济,奔入元海而为紫金丹。内丹功成,则身外有身,超凡入圣。这样,就达到了识、养、补、真、炼的最后目的。
该书广引西山记、三清真录、洞天语录、太上隐书、玉华灵书、通玄经等十余种道书及葛仙公、吕真人等论述补养、内丹之法,为唐宋间内丹术中较有系统的养生典籍。
本书五卷,收录道藏·洞真部·方法类,重刊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均收录一卷。四库总目有提要,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九收录施肩吾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