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书记同访林处士
互联网
作者:
山中宰相②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尊前长揖圣贤清。
【注】①林处士;林逋,后人称其为和靖先生、林和靖。隐居西湖孤山,梅妻鹤子。②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
首联上句写“山中宰相下岩扃”,“岩扃”,山洞的门,借指隐居之处。称林处士为“山中宰相”,这是用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此处用典表达了对林和靖才华的肯定,也有对其隐居生活的羡慕;下句“静接游人笑傲行”写林处士的生活状态,“静接”给人以高蹈之士沉稳恬淡的落落大方之感,而“笑傲行”更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此句表达作者对其智慧和生活状态的欣赏之情。
中间两联描写西湖美景,“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碧嶂浅深”“晚翠”写出层峦叠嶂在傍晚暮色中显出不同层次的翠绿的颜色,一个“骄”字表现出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白云舒卷”则写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烟潭”“鱼”写潭水笼罩着点点雾气,而鱼之“乐”也正是作者之“乐”,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樵爨”的烟火气惊了大雁,大雁不敢鸣叫,“雁”虽未出场,但与“鱼”一样,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应当是很自在和乐的吧。这两联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尾联直抒胸臆,“莫道隐君同德少,尊前长揖圣贤清”,诗人请林和靖不要觉得自己与他不是同德,请求允许自己到他面前请教为政的智慧。表达诗人想要追随林处士学习为政智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