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
互联网
作者:
广雅
训诂书,三国魏时张揖撰,3卷。张揖,字稚让,清河人,魏明帝太和中为博士,文字学专家,所著另有埤苍、古今字诂、杂字等,均失传。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明了作广雅的缘由,表示了对尔雅的推崇之意,同时也指出它所集训诂还不够完备,所以他博采群书,把其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者皆辑录入书。书名广雅,即取增广尔雅的意思。它的篇数、篇次、篇名仍沿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共19篇,解说的方式也和尔雅相同。但广雅内容更为丰富,补充解释了尔雅“未能悉备”的词语2343条,举凡汉以前经传训诂及汉代字书的解说都兼括在内,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提供了大量资料。清代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序中说:“则其书之为功于训诂也大矣。”广雅在训诂学上与尔雅有同样的价值。
广雅原书分上、中、下3卷,隋代曹宪作音释,因避隋炀帝杨广讳,把书名改称博雅,自称所著为博雅音。现通行的10卷本,曹宪音释附于原文下,书名仍为广雅。
因广雅解说过于简略,隋以后通行的广雅已多讹脱,曹宪也常据错字注音,所以研究广雅须用校勘注释本。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10卷,广采古籍、校订原书、驳正误说,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有注优于经之誉,极有学术价值。近年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均有影印本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