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神荼 郁垒

互联网 作者:

 神荼 郁垒

风俗通义·祀典:
黄帝书: “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 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
王利器校注: 文选·东京赋注、礼仪志 中注、书钞 一五五、御览 八九一、岁时广记引 “荼” 上有 “神” 字。论衡·订鬼 篇、礼仪志 中注引 山海经 及 论衡·乱龙 篇、独断上俱作 “神荼”。又 类聚 八六、御览 九六七、路史余论 三引“郁垒” 作 “郁律”,慧琳 音义十一引云: “又一名郁律。” 宋本续汉书·礼仪志 中注、岁时广记 引作 “郁櫑”,又引 山海经作 “郁儡”。玉烛宝典 一引庄子: “斫鸡于户,县苇灰于其上,插桃其旁,连灰其下,而鬼畏之。”淮南·诠言 篇: “羿死于桃棓。”注: “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自是以来,鬼畏桃也。”汉书·景十三王传: “取桃灰毒药并煮之。” 盖所以禁陶望卿死后不能为厉鬼也。御览 九六七引典术: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


神荼郁垒 (明刊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鼠璞卷下 “桃符” 条:
风俗通 曰: “ 黄帝书称上古之时有兄弟二人荼与郁,用度朔山桃树以制百鬼,于是县官以腊除饰桃人,垂苇索。岁时记: 桃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本草经曰: 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山海经 云: 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曰神荼,曰郁垒。黄帝象之,立桃版于户。淮南子 曰:羿死于桃棓。注云: 棓,大杖,以击杀羿,由是鬼畏桃,今人以桃梗作代,岁旦植门,以辟鬼。后汉礼仪志 曰: 代有所尚,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梗,梗,更也。庄子曰: 插桃枝于户,童子不畏而鬼畏之。桃之制鬼,见于传记者不一,而六经 亦自可考。檀弓 曰: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棓。传曰: 楚曰: 楚人使公视襚,公使巫以桃茢先祓殡。周礼戎右赞牛弭桃茢。郑司农于“丧祝” 云: 丧祝与巫以桃后执戈在王前。以桃祓除,虽圣人不废,例以巫家之说而鄙之,可乎?
纬书集成·河图括地象:
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有金鸡,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并执苇索,伺不祥之鬼、禽奇之属。乃将旦,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众鸡悉从而鸣。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金鸡,皆走之矣也。
搜神记佚文:
黄帝书 云:上古之时,有二神人,一名荼与,二名郁垒,一名郁律。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树,二人依树而住。于树东北,有大穴,众鬼皆出入此穴。荼舆、郁垒主统领简择万鬼。鬼有妄祸人者,则缚以苇索,执以饴虎。于是黄帝作礼驱之: 立桃人于门户,画荼舆、郁垒与虎以象之。今俗法,每以腊终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象虎眼,以祛不祥。
独断:
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茶香室三钞卷一九:
隋杜台卿 玉烛宝典 引 括地图 云: 桃都山有大桃树,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垒。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七引录异记:
侯白,隋人,性轻多戏言,尝唾壁误中神荼象。人因责之,应曰:“侯白两脚堕地,双眼觑天,太平田地,步履安然。此皆符耳,安敢望侯白哉!”


汉代画像砖中的神荼、郁垒。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
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向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出入者,执以饲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板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以御凶鬼。此门桃板之制也。盖其起自黄帝,故今世画神象于板上,犹于其下书 “左神荼”“右郁垒”,以除日置之门户也。历代神仙通鉴卷三:
一名郁垒,一名神荼,兄弟二人,惟能执鬼。山 (按: 指度索山)有二门,西南曰神门,神荼守之。凡有邪神入山偷桃,以木剑砍其项,桃枝贯其腮,投海中与毒龙为饵。东北曰鬼门,守以郁垒。若贪饕之鬼上树残食,即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山坳与猛虎食之。俱以十壮士为副。
癸巳存稿一三 “神荼郁垒”条:
风俗通 引 黄帝书: “神荼、郁律,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居度朔山桃树下。” 引此言者甚多,或以为黄帝书,或以为 山海经,荼或作蔡,律或作垒。义虽太古,亦经浅人附会。汉蔡邕 独断 云: 岁竟,画荼垒,并悬苇索,以御凶。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 云: “大傩讫,设桃梗郁儡。” 是专有荼垒,或郁儡一桃木人,而不云神荼、神蔡。晋葛洪 枕中书 云: 元都大真王言蔡郁垒为东方鬼帝,语虽不可据,然可知汉、魏、晋道士相传,神蔡郁垒止是一神,姓蔡名郁垒。汉时宫廷礼制亦以为一人,而通儒及汉时道家 黄帝书 皆以为二人。乃知古礼制、古儒说、古道说各不相喻也。审究其义,神荼郁律由桃椎展转生故事耳。
茶香室丛钞 卷一五:
宋王楙 野客丛书 说神荼郁櫑云: 括地图 曰度朔山有二神,一名郁,一名櫑。高诱注 战国策 则又曰,一曰余与,一曰郁雷。其纷纷如此。
余谓此二神一名荼,一名郁櫑。风俗通 云:黄帝时有神荼郁櫑兄弟二人。神字包下二名,非以神荼连读也。山海经 曰度朔山上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櫑。下神字衍文。高诱注本作一曰余 (即荼字),一曰郁雷 (雷即櫑字)。
又按: 余所据剡川姚氏本 战国策 作荼不作余。
坚瓠续集卷二“神荼郁垒”条:
今俗元旦,置桃符于门,左书“神荼”,右书 “郁垒”,所以辟祟也。按 风俗通,黄帝时有神荼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则神荼当左,郁垒当右。东京赋 云: 守以郁垒,神荼副焉。则似郁垒当左,神荼当右。括地图 曰: 度朔山尖桃树下,有二神,一名郁,一名櫑。高诱注战国策 又曰: 一名余舆,一名郁雷。为说不一,备书之,以俟博识者。
清嘉录卷一二 “神荼郁垒” 条:
或朱纸书神荼、郁垒,以代门丞,安于左右扉。或书 “锺进士” 三字,斜贴后户以却鬼。北平风俗类征·岁时:
元旦贵戚家悬神荼、郁垒,民间插芝梗、柏叶于户。( 北京岁华记)
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
所谓神荼、郁垒者,乃 山海经 神话中之人物 (注: 今本 山海经 本书中并不载关于神荼郁垒一节,而论衡 卷二十二,与裴骃 史记注卷一,均引此一节。惟据 后汉书,汉代礼中仅知有郁垒,此为当时唯一之门神,由此可见最古之传说已经数次演变矣)。据该书云: 欲令门禁森严,以御邪魔,人乃树小型桃人,又画神荼、郁垒及虎象于大小门之上,并悬苇索,以御凶邪。
王充复言: 小型桃人本置 “于内门之旁”,而虎象乃贴于大门。
上述最古门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遗忘,盖今人仍有书其名于门上者,以代较流行之将军肖象。马伯乐氏谓在四川省内人家有丧事,仍行此种习惯。
[案] 古代门神的另一职能,是驱鬼辟邪,保障家庭平安。这种门神据说始于神荼、郁垒。关于神荼、郁垒的称呼,有种种说法,我们且沿用习惯的说法,仍称之为神荼、郁垒。它们本是神话人物,汉代民间颇为流行,认为它们有捉鬼的神通。因为它们平时在度朔山大桃树下,所以人们于除夕时悬挂桃人、苇索 (二神用以缚鬼),门上画二神和虎 (二神执鬼以食虎) 的形象,用此方法来驱鬼辟邪。俞正燮认为古代本有以桃木驱鬼的信仰,二神故事即由桃椎展转化生。这种推测虽然不是毫无道理,但用这种考据方法对待神话,实难免凿空附会之弊。这种风俗以后简化为悬桃符驱邪,守卫房门的责任自唐以后逐渐移交给锺馗和武士门神,但宫廷、贵族家庭沿袭除夕悬挂神荼、郁垒像的习俗,一直到清代。而民间的武士门神画像上,也常标有神荼、郁垒的名字,少数地区的人们甚至不贴流行的门神肖像,而在门上书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显示出传统观念的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