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抱朴子内篇》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抱朴子内篇》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抱朴子内篇是集战国和秦汉神仙思想和方术之大成,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典籍。晋代葛洪著,成书于公元317年。隋书·经籍志道家著录内篇21卷,旧唐书·经籍志录为内篇20卷,抱朴子外篇·自叙称“凡著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可知内篇原为20卷,今本内篇20卷,单独成书,不与外篇并,每卷1篇,可能有残缺。现存抱朴子内篇有宋绍兴22年临安刊本,罗振玉敦煌石室本,宝颜堂秘笈本,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明正统道藏本等。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的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第1辑)中,为较完善的通行本。
葛洪(公元284—34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道教学者。葛洪16岁从郑隐(字思远)学道,后于太安二年(公元304年)参加镇压石冰的农民起义军。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去广州隐居罗浮山,娶南海太守鲍靓女鲍姑为妻,并与之切磋道术。建兴二年(公元314年)返乡,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被辟为掾,太兴元年(公元318年)被晋元帝赐爵关中侯。咸和八年(公元333年)上书晋成帝求为勾漏县令,至广州,止罗浮山炼丹终老。著述甚丰,以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较著名。
抱朴子内篇含畅玄、论仙、对俗、金丹、至理、微旨、塞难、释滞、道意、明本、仙药、辨问、极言、勤求、杂应、黄白、登涉、地真、遐览、祛惑共20篇。全书凡玄理、仙道、修炼、诵经、服食、吐纳、画符、念咒、召神、驱鬼、镇邪等法术,无不赅备,可谓全部道藏的缩影。主要内容是为神仙实有、长生能致、法术有效、仙人可学作论证,涉及现代宗教学、历史学、哲学、化学、医药学、养生学、民俗学、社会学、心理学、人体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该书在道教史、中国哲学史、中国科学史的研究中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为国内外学者所瞩目。
该书重点论述了如何成仙的问题,总起来分6个方面:即志诚信仙,禀值仙气;博闻体要,择师勤求;广知众术,养生却害;恬静无欲,守一知足;金丹大药,宝精行气;积善立功,忠孝为本。这样,该书为道教中的神仙划定了标准并设计出一条从现实世界通往神仙世界的道路。该书为道教神学的神仙观、灵迹观、方术观以及道教经书的承传、道诫等作了系统论述,同时从理论上协调了神仙道教和儒家名教的关系;并将儒家的伦理观念纳入道教的教义,将汉末民间的鬼道上升为仙道,推进了道教在上层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魏晋社会士族道教的基础。
该书还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哲学体系。它的道教哲学,实质上是道家黄老之学的宗教化和方术化,是一种寓道于术的哲学。道士在实践修仙方术的过程(如炼丹、存想和气功修炼)中把“道”的特征化为自身的内心体验,或在炼丹中物化出来,使道教哲学成了一种可修炼、可模拟、可体得的哲学。该书在畅玄、论仙等篇中,对道教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物类变化观、“玄”和“道”的范畴及形神观、生死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生思想,以气为本的人体观等,都作了系统的论述。
在道教科学方面,该书在金丹、仙药、黄白等篇中,对黄白和石药、还丹和金液、砷、汞、铅、硝石、玻璃等化学性质和实验制备都作了探讨,这是宝贵的化学史资料。他的医方和仙药、辟谷和服气、引导和胎息、存思和守一、房中术和养生方,都对我国医药学、性科学、人体科学和老年养生学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抱朴子内篇,可以剖析我国古代科学的特殊形态及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发展规律。
葛洪在道教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划时代人物,抱朴子内篇是一部承前启后的道教典籍,他在该书中详细叙述了他的师承和学术渊源,他不仅是神仙道教金丹派的传人,而且也是三皇经和灵宝经的传人。葛洪承传的灵宝经,就是今本道藏中的灵宝五符经(错题为灵宝五符经序)。我们看到,该书不仅继承了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典籍中的仙学体系,而且沿袭了灵宝五符经中的修炼思想。该书的特点就是大量摘引古道书,集古代神仙学术之大成。在遐览篇中,他还列举了大量古代道书的书目。因之,抱朴子内篇展现了魏晋时期我国道书的种类和神仙之学的概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