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书法名作《褚遂良枯树赋》鉴赏

互联网 作者:

 书法名作《褚遂良枯树赋》鉴赏

褚遂良(596—659) ,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是河南阳翟人。博涉文史,工隶、楷,很受欧阳询器重。唐高宗时封官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褚遂良书法造诣极深,后人每有赞美之辞,或云疏瘦劲炼,细骨丰肌; 或云清远萧散,丰艳流畅; 或云字里金生,行里玉润; 或云法则温雅,美丽多方。初唐以后学褚字风靡一世。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小唐碑,几乎大半源出于褚字,如初唐的薛少保,中唐的颜平原、钟绍京、徐季海等,故刘熙载赞他“为唐之广大教化主” (艺概·书概) 。晚年刻苦师学钟、王,对王羲之书法研究最深。
枯树赋,行书,刻帖本,为褚遂良传世行书中的代表作品,写于贞观四年(630)。
枯树赋原为南朝梁人庾信所作,当时庾信生活在北方,不为北人所重,因写了这篇枯树赋而使人刮目相看,因此枯树赋作为文学作品,在当时亦是很有影响的佳作。
此帖后无书人落款,这样就为枯树赋是否出于褚遂良手书留下了疑问。据专家们研究,褚书枯树赋最早载于唐徐浩写的古迹记。北宋时的魏春寿也曾收藏过它,并请苏颂写了跋文。跋文当时就指出枯树赋卷末只题贞观四年为燕国公而书,无书人落款,並指出徐浩所记枯树赋为屏书,在宋时已成为横卷,所以苏颂认为: “岂非后之好事者重装褙以便缄藏邪,抑河南书此赋,自有别本邪,不可复知也。”而这些现象与我们在刻帖中见到的褚书枯树赋完全吻合,可见刻帖乃依据宋时的横卷而出,尽管是刻帖之章法,现在读来依然奕奕有神,但它毕竟已与原作有别了。


苏颂在看到枯树赋时还说过:“观其笔力遒媚逼似二王,非河南不能为也。”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在跋褚书枯树赋时也说: “此本皆兰亭笔法,识者寡云。” (见鸡肋集)可见当时才只有34岁的褚遂良已经将二王笔法练得炉火纯青。当然如果与他于贞观十六年所书的孟法师碑 (褚46岁) 、贞观二十三年所书的文皇哀册 (褚53岁)、永徽四年所写的雁塔圣教序(褚57岁)相比,显然枯树赋尚未脱出二王窠臼,并不象他四十以后的作品逐渐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褚书枯树赋出色地继承了二王的遗风,不仅用笔精致,而且通篇流贯畅达,字与字多不相连属,似多得于志气和平、不激不厉的大王内��法。但观其结字,起笔收笔处钩、捺有力,姿媚跃出,却又似取之于小王外拓法。我们从这种“第状其美丽之态”的趣味,却已可窥见褚遂良以后形成自己风格的端倪。古代许多书家都曾以枯树赋上追王羲之笔法,所以它对于今天学习王派书法的人来说,亦是极好的临习范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