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C11介词“为”、“以”、“于”的用法

互联网 作者:

 C11介词“为”、“以”、“于”的用法

一、介词“为”的用法

  1、介词“为”念wèi时,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对”、“替”。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由于”或“因为”。如: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3)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动机,相当于“为着”或“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舍己为人 (成语)

   为国捐躯 (成语)

   (4)与“于”通用,相当于“在”或“当”。如:

   为其来,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2、介词“为”念wéi时,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二、介词“以”的用法

 “以"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充当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与动词有关的各种关系:

  1、引进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用”、“把”或“凭”。如: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2、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资格或情况,相当于“凭借”、“依靠”。如: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何以战?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促织

  3、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犹不能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4、引进动作行为采用的标准,相当于“按照”或“以……而论。”如: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5、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相当于“在”。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三、介词“于”的用法(介词“乎”用法同“于”)

  古文中介词“于(乎)”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较灵活: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2、由上述用法引申而来,表示“在……中”、“在……方面”等。如:

   荆国固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到”。如: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引进动作行为或叙述的对象,相当于“向”或“对”。如: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师表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何有于我哉?论语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5、引进表示比较的对象,放在形容词之前,相当于“比”。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6、用于被动句,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字数:1590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