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遵义府志 (道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遵义府志 (道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清贵州遵义地区方志。四十八卷。清郑珍、莫友芝撰。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郑珍,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自称子午山孩、巢经巢主、小礼堂主人,晚号且同亭长。生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卒于同治三年(1864年)。贵州省遵义县人。道光十七年举人,先后出任古州训导、镇远训导、荔波训导,都未逾年而归。著作有仪礼私笺八卷; 考工轮舆私笺二卷、附图一卷;巢经巢经说一卷;说文逸字二卷,附录一卷;说文新附考六卷;汗简笺正三卷;郑学录二卷等。
莫友芝,号子偲,别号郘亭、柴泉、眲叟。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年(1871年)。贵州省独山县人,少与郑珍同受业于其父莫与俦。道光十一年举人。著作有郘亭诗钞八卷;郘亭遗文八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书衣笔识、金石笔识各一卷;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十六卷;韵学源流一卷;声韵考略四卷;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等。
该志不依故习,随事发凡。征引书目达四百余种,书成后为时人所推崇,张之洞称之为“善本”;梁启超将其誉为“天下府志第一”;杨芝光在民国桐梓县志序中称该志:“文辞尔雅,堪追遗范于方、姚;考据淹通,足绍绝学于顾、李,不特山川耀辉,亦闾里增其声价焉。”对贵州启世修志影响很大。该志内容有图说、星野、建置、疆域、山川、水道考、城池、公署、坛庙、关梁、古迹、金石、户口、赋税、蠲恤、农桑、物产、木政、坑冶、风俗、祥异、学校、典礼、艺文、杂记、旧志叙录。其中金石、农桑、木政、坑冶为贵州过去志书所缺。郑、莫认为金石可以论证史书的错讹,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民国贵州通志也仿此立金石门目,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农桑详尽介绍遵义地区的农宜、农事、农具、农候,重点记载了该地区蚕业的“放、养、缫、织之法”。遵义蚕分树名、茧名、蚕事、织事、蚕具、种槲;正安蚕分蚕事、蚕忌、蚕具、栽桑。末附道光十九年知府黄乐之劝民种桑示,对研究遵义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木政保存了至嘉靖、隆庆以来为营造宫殿采运良材美木,不惜糜费人力、物力、财力,至使“力役之费,动数百万,劳民伤财极矣”,采木者“入山一千,出山五百”,运木“百千中仅一二达京师”等珍贵史料。坑冶采录了遵义地区新寨、月亮岩白铅厂,县属通达坪、羊肠沟、枫香坝、九岭岗、干河坝、白岩沟、茅坪黑白铅矿,野茶坝、聚宝山、天缘山、新山等处银铅储产资料,同时该志还揭示出“每出铅百斤,抽课二十斤,余铅八十斤,官买四十斤,通商四十斤”的繁重课税。
遵义府志有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刻本,光绪十八年(1892年)补刻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遵义刘千俊补刻本,一九八六年遵义市志编纂委员会点校铅印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