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书法名作《祀三公山碑》鉴赏

互联网 作者:

 书法名作《祀三公山碑》鉴赏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篆书,凡10行,行17至20字不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元氏县令王治岐于县西北30里封龙山下访得,遂闻于世。碑铭内容为冯君到任后,祈祷三公山神保祐丰收国泰民安等。刊刻年月已泐,碑文之首仅存“□初四年,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承饥衰之后……”云云。清翁方纲西汉金石记考为东汉安帝元初四年(117) ,后人多沿用此说。今此碑仍在元氏县。


碑文书体名为篆,实在篆隶之间,即所谓“缪篆”者。具体来说,就是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与汉印文字极相似,故其书法亦深为清季以来篆刻家所重视。清方朔云:“乍阅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玡台刻石,然结构有圆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横拂。”(枕经金石跋)所言甚是。以字体来分,则大致可有三类:一类为纯粹篆书之形,一类衍变为隶书字样,还有一类尚处于由篆而隶的过渡阶段。第三类字体最多,为碑文之主体。譬如“常”、“官”、“承”、“之”、“公”等字,仍保持篆字形态; “民”、“寸”、“雨”、“流”、“道”、“口”等字则显而已成隶书,“初” 、“四” 、“相” 、“陇”等绝大多数字则篆隶杂糅,成为亦篆亦隶之字。此碑碑文由于兼有篆隶两者特征,故其笔画既具备秦篆之圆转,又得汉隶之方折,书风古朴遒厚,蕴藉有致。每行字数不一,字字长短参差错落,又形成此碑章法率意而成的特点。
元氏县境内除祀三公山碑而外,尚有三公山碑及三公山神碑,三碑名称相仿,极易混淆,不可不辨。三公山碑,隶书,刻于东汉光和四年(181);三公山神碑(又名无极山碑、通道记),亦隶书,刊于东汉本初元年(146) 。三碑中以祀三公山碑最为卓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