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文学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互联网 作者:

 古代文学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诗歌篇名。唐王勃作。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注:“这是作者在京城长安送朋友前往蜀地任县尉时写的一首抒情诗。它摆脱了一般赠别诗的陈套,没有一般应酬的话,也不作无病呻吟,不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的深厚情谊,而且也反映了唐初社会生产处于恢复和发展时期,在统治阶级中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有所作为的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今人张国荣唐诗三百首译解:“梁代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中总结各种离别的情状之后’曾下断语:‘有别必怨,有怨必盈。’这首诗则变哀怨为开朗,把离别情绪写得情调昂扬,气魄雄壮,字里行间表现出诗人奋发有力的宽阔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爱。”今人柳林说:不少人认为诗人一反前人悲离伤别的情调,表露出他的浩阔的胸怀,单就这首诗来看,这样理解似无可非议,但若与王勃的生平和他的其它作品联系起来看,则这种理解似可商榷。理由如下:(一)王勃写作此诗,系在他被唐高宗斥出沛王府之前,这正是其一生中“宦游’最得意的时期;(二)杜少府之任蜀州,并非贬官,而是“宦游’得意,二人志远才高,来日方长,自不可悲,无须落泪;(三)自王勃被高宗斥出沛王府之后,便处于壮志难伸的“穷途’末路,故所写送别、留别诸作,表露得更多的则是悲伤与哭泣的“儿女’之态。所以,由于时间、地点、心境不同的缘故,我们不应根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就断定王勃是个胸襟浩阔的人(唐诗探胜)。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海内’二句是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名言变化而出,意思说只要是知己,即使在万里之遥也如同隔壁似的。”今人霍松林说:“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唐诗鉴赏辞典)。今人刘征说:“曹子建满怀幽愤,他的上述一番话是极无聊赖、强作排遣之词,所以情思缠绵,语调沉郁。王勃虽然也经挫折,但毕竟年少,他的一番话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矫健、语调明快’(唐诗鉴赏集)。这是一首著名的赠别诗,它一扫以前赠别诗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爽朗乐观的基调抒发了对远行挚友的安慰与劝勉,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胸襟与豪爽的气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一联,在豪迈凝炼的诗句中流露出亲如骨肉的友情,形象地概括了不因天各一方、遥隔两地而淡薄的深厚情谊,千古共赏。此诗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表明了五言律诗基本定型和趋向成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