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互联网
作者:
李商隐的诗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和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他以无题为题的诗共十五首,以首句二字为题的诗近三十首,都被称作无题诗。
对无题诗的解释历代都有很大的争论,这不仅因为诗中大量用典且典故较冷僻,主要因为诗的真正题旨很难理解。从诗面意义上看,无题诗大都写爱情生活的相思情怀,缕缕情思逶迤缠绵于诗中,有一种凄丽的悲剧气氛。象“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象“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诗多典雅清丽,读来饶有余味但是很难解释。后代有人认为是诗人不可宣的爱情记录。这种看法与诗面意义吻合,并且许多书中记载李商隐曾与一位女道士相爱,但没有结果。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寄托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从历史上看,李商隐是一位正直又卓有抱负的文人,但是被卷入了晚唐党争的漩涡,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理想最后归于幻想。他自己曾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无题诗四十余首,并不是一时一地的作品,写作背景各不相同,是很难用一个主题就能概括得了的。
在晚唐的社会情况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无论是缠绵凄恻的爱情相思,还是沉痛忧郁的政治失意,诗人都无法用直接的语言来表达。四十余首无题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作者不便明言,恐怕也不想明言。李商隐的无题诗深情、典丽、精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诗家总爱西昆好”,但却留下不可解的遗憾——“无人作郑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