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毛诗传笺》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人。东汉经学大师。曾入太学习今文易和公羊学。后师从马融学古文经,学成后聚徒讲学,门徒达千数百人,因党锢事被禁,杜门修业,以古文经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述颇丰,计百万余言,其中以毛诗传笺、毛诗谱、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等影响最大。
毛诗传笺“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使可识别。”(毛诗正义引郑玄六艺论)按照唐代孔颖达的说法:“笺者,表也,识也。郑玄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义,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毛诗正义)郑笺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发挥,以阐扬儒学。因其主要是对毛传作补充,因此它比毛传更为详明,同时又保存了不少“今文”家说。在文字训诂方面,郑笺与毛传互有得失,除文字训诂外,郑笺偶有借题发挥,伤感时事之语。另外,郑玄给诗经作笺在他给周礼作注之后,所以往往以礼注诗,这与毛传也不尽相同。郑笺的主要缺陷在于,论诗主旨方面,把诗当作圣贤垂教的经典,比附义理,作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这与毛传的“以史证诗”和牵扯政教伦理等倾向大体相同。
但郑笺的出现使毛诗的地位提高了,所以郑笺作而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据史籍记载,“齐诗”亡于三国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宋代亦佚,仅存韩诗外传六卷,今本作十卷,其书杂引古事古语,是研究西汉今文诗学的材料之一。清代在研究古文毛诗的同时,三家诗的辑佚工作成绩斐然,陈齐枞三家诗遗说考、魏源古诗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可为代表作,王氏集疏尤堪称集大成之作。另有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以疏通毛、郑为标的;陈奂作郑氏笺考微,考证郑笺的来源,都可供参考。
郑笺通行版本有四部丛刊影宋本,十三经注疏本。明嘉靖间刻本附有郑玄诗谱一卷,陆德明音义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