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读书杂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互联网 作者:

 古籍名著《读书杂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读书杂志是中国古代校勘与训诂著作。王念孙(见“广雅疏证”)撰,约成书于罢官家居的晚年时代,即道咸年间。主要版本有道光十二年其子王引之家刻本、同治庚午 (1870) 金陵书局重刊本。
本书共82卷,其中包括逸周书杂志4卷、战国策杂志3卷、史记杂志6卷、汉书杂志16卷、管子杂志6卷、晏子春秋杂志2卷、墨子杂志6卷、荀子杂志8卷补遗1卷、淮南内篇杂志22卷 补遗1卷、汉隶拾遗1卷。全书篇帙较重,内容丰富,是王氏一生读书的心得杂记,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原书和后世训诂之误,其中有句读、校勘、解释词语之义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博大精深,往往一字之释,博及万卷,使许多千年悬案与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成为铁案。如 战国策·赵策有一段文字说: “太后明谓左右: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本书 战国策杂志卷二 “触詟、揖之”条考辨道: “吴曰: ‘触詟,姚云一本无言字,史亦作龙。案: 说苑(敬慎篇):……人名或有同者,此当从詟以别之。’念孙案:吴说非也。此策及赵世家皆作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今本 ‘龙言’二字误合为 ‘詟’耳。太后闻触龙愿见之言,故盛气以待之。若无 ‘言’字,则文义不明。据姚云 ‘一本无言字’,则姚本有 ‘言’ 字明矣。而今刻姚本亦无言字,则后人依鲍本改之也。汉书 ·古今人表正作 ‘左师触龙’。又 荀子 ·议兵篇注曰:‘战国策赵有左师触龙。’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此策曰: ‘左师触龙言愿见’,皆其明证矣。又荀子·臣道篇曰: ‘若曹触龙之于纣者,可谓国贼矣。’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有 ‘临辕夷侯戚触龙’。惠景间侯者表有 ‘山都敬侯王触龙’是古人多以 ‘触龙’为名,未有名 ‘触詟’ 者。‘太后盛气而揖之’,吴曰:‘揖之,史云: 胥之,当是。’ 念孙案: 吴说是也。集解曰: ‘胥,犹须也。’御览引此策作 ‘盛气而须之’隶书 ‘胥’字作 ‘’, 因讹而为 ‘咠’,后人又加手旁耳。下文言 ‘入而徐趋’,则此时触龙尚未入,太后无缘揖之也。”“詟”、“揖”二字可谓是几千年来训诂、校勘学上的一大疑案,王氏引征多种典籍例证,结合版本校勘,以内证、外证、推理等多种方法,证明了“詟”即是 “龙言”二字之误合; “揖”则是“胥”字隶讹加旁而误写。其结论凿凿有据,令人信服。尤其是应该提起的是,时过一百五十年之后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触龙愿见太后”章此句正作“左师触龙言愿见,大(太)后盛气而胥之。”由此可见,本书在考证版本源流、校勘典籍讹误方面的可靠、精湛程度。
由于本书在校勘、训诂方面结论的权威性,王氏之后,许多清代训诂学者皆精研其书,王引之、俞樾等人的有关经典校勘训诂之作,皆是深受其影响而成。现代的读者与研究者也往往借助本书作读通先秦典籍的津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