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雎不辱使命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秦国在灭韩亡魏之后,又企图吞并安陵这个只有五十里方圆的小国。秦王施展
2023-04-14
有关于粮店的对联大全粮乃民天 金瓤称国宝 粮足千户裕 农为国本 玉粒济民生 政惠四季丰 谷乃国之宝 巧理千家粮 送出千袋面 民以
2023-04-14
国学名句“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出处和解释【名句】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诚实,就不会有灾祸;宽容,就不会有怨恨;和善,就不
2023-04-14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明者:聪明的人。未萌:尚未萌发。聪明的人在事情尚未萌发时,就能预见到长远;
2023-04-14
“忘机友”的出处、释义和例句《忘机友》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见“抱瓮灌园”条、“海鸟忘机”条。又,唐·李白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
2023-04-14
哲理诗《江南曲(之一)》原文和鉴赏绿江深见底, 高浪直翻空。 惯是湖边住, 舟轻不畏风。 本诗为托物喻意之作。首句写“江深”。“绿江”二字以
2023-04-14
有关于规律的名言名句大全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管子·形势》 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
2023-04-14
宋词典故“青鸟”的出处、释义和例句宋词典故·青鸟 【出典】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晋·郭璞注:“三青鸟
2023-04-14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且贰于楚也 ③ 。晋 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⑤
2023-04-14
圣父、圣子和圣灵的三位一体公元2世纪末期,早期基督教教会内掀起一场大辩论,辩论的中心是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之间的关系。《圣经
2023-04-14
“元元本本”的意思,出处,故事原指追到头、刨到根的意思。语出东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意思是把事物的根由底细摸得清
2023-04-14
《史记·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蚡言安国太后 [4] ,天子亦素闻其贤,即召以为北地都尉 [5] ,迁为大司农 [6] 。闽越、东越相攻,安国及大行王恢将
2023-04-14
宋词典故“云栈萦纡”的出处、释义和例句宋词典故·云栈萦纡 【出典】 唐·白居易《长恨歌》:“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
2023-04-14
“点卯”的意思,出处,故事即点名,确切地说,是早上点名。把点名称作“点卯”源于旧时官署的一种考勤方法。 古代官署一般都在卯时开始办
2023-04-14
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胡铨文《戊午上高宗封事》原文、鉴赏和解读散文·胡铨文《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谨案: 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敌,专务诈诞,欺罔天
2023-04-14
国学名句“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出处和解释【名句】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语出明代王廷相《慎言·御民篇》。国家安顺太平,来自人民富裕;国家和
2023-04-14
明清小说之《老残游记·白妞说书》内容解读与赏析《老残游记》第2回 《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确实把“白妞说书”的高超艺术写绝了。所以,语文
2023-04-14
“辩无胜”注释、译文和评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耶?我胜若,若不我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耶?其或是也,其或
2023-04-14
古诗词《贺新郎》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五人之墓,再用前韵 古碣穿云罅。记当年、黄门诏狱,群贤就鲊。激起金阊十万户,白棓霜戈激射。风雨骤、冷光高
2023-04-14
苏轼《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注释和评析四州环一岛②,百洞蟠其中③,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④。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⑤,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
2023-04-14
君子有主善之心, 而无胜人之色, 德足以君天下, 而无骄肆之容, 行足以及后世, 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名言: 君子有主善之心, 而无胜人之色, 德足以君天下, 而无骄肆之容, 行足以及后世, 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 句意:
2023-04-14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是关于描
2023-04-14
戡乱总动员令颁布1947年6月,国民党政府发动的全国内战已经打了一年。其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日趋恶化。军事上,国民党的全
2023-04-14
僧服东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时间、地域的跨度和宗
2023-04-14
古代文学作品《氓》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氓》 《诗经·卫风》篇名。《毛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
2023-04-14